從業界目前的反響來看,RCEP中效果最為顯著、最為業界所稱道的條款有哪些?
霍建國:從RCEP的內容看,除了貨物貿易降稅安排和服務業開放承諾等實質性利好外,最大的創新和亮點應屬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條款,其最大限度地結合了東南亞各國的生產和貿易實際,條款的應用不僅是對國際貿易規則體系的創新,更將有力促進區域內貿易投資的充分發展,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條款。
劉英奎:一是關稅減讓條款。根據協定,90%以上的稅目最終將實現零關稅,其中,中國-東盟、中國-澳大利亞、中國-新西蘭幾對重要的貿易伙伴立即降至零關稅的商品項數占比均超過65%,中國-日本、中國-韓國零關稅占比分別為25%、38.6%。關稅減讓降低貿易成本,有利于帶動上下游需求、擴大產品進出口。
二是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條款。該條款使得產品的原產地價值成分可在RCEP成員國之間進行累積,賦予生產、貿易企業在原材料零部件采購、產業鏈布局等方面更大的靈活度,為企業帶來貿易投資和產業合作效應,進一步深化各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在這條產業鏈上,可以疊加東盟國家價格低廉且數量充足的勞動力及優惠投資政策、澳大利亞等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中日韓等國強大的生產加工制造能力和龐大的消費市場,整合各國優勢資源,推動產業鏈延伸,完善上下游配套,搭建起更加完整、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價值鏈。
三是貿易投資便利化條款。經核準的出口商聲明、原產地電子信息交換系統、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等條款將大大提高企業的貿易便利化程度,產品原產地的預裁定制度和快速通關安排等海關程序也可大幅縮短企業物流交付時間。比如,中國在RCEP中首次承諾對快運貨物、易腐貨物等爭取實現貨物抵達后6小時內放行,一般貨物48小時通關,從而降低貿易企業綜合成本,促進貨物在RCEP成員國內流動。
潘南山:根據目前我們的了解,RCEP中的以下條款為企業帶來了較大紅利,并持續為業界所關注:
一是貨物貿易關稅減讓承諾。在RCEP框架下,其對既有的東盟與其他5國分別簽署的“10+1”自貿區協定進行了升級并逐步統一標準。此外,中日、日韓亦通過RCEP首次建立FTA關系。由于中日韓三國GDP占全球總量1/5以上,RCEP的關稅減讓切實給中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
二是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這是RCEP中最具價值的規則之一,企業可合理利用多個成員國的中間品,達到RCEP對RVC(區域價值成分)或VA(產品增值)的要求,使得獲取優惠關稅的難度大幅降低,企業的獲得感大大增強。
三是原產地自主聲明模式。根據RCEP的規定,各成員國自協定生效之日起即可采用原產地證書和經核準出口商自主聲明兩種認證模式,并將于協定生效后10年內自主實施無門檻的出口商自主聲明。RCEP實施后,經核準出口商自主聲明認證模式的廣泛運用將極大提升原產地認證程序便利化水平,有效降低企業合規成本,提升通關便利程度。
劉 英:最為顯著和最為業界稱道的條款有以下幾類:
一是關稅減免條款,體現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中。此外,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條款,體現在投資、電子商務等領域中,如取消對跨境投資的企業規模限制、通關便利化措施等,將極大提升RCEP成員國的貿易效率。
二是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條款,將增加RCEP域內的生產,提升RCEP的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有助于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進而帶動經濟增長。
三是新金融服務等條款,RCEP首次引入新金融服務等條款,有助于促進成員國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助于普惠金融發展。